腎臟:人體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

腎臟簡介

腎臟位於我們的後腰部脊椎兩側,也就是在最後一根肋骨(第十二根)與脊椎相接的夾角地區。外形就如我們所吃的蠶豆般,大小大概跟拳頭差不多,每個腎臟的重量約為125-150公克。 腎臟的基本組成單位,我們稱之為「腎元」。每個腎臟約由一百萬個腎元所組成,每個腎元則包括了腎絲球及腎小管。

 

腎臟功能

  • 清除廢物、代謝藥物
  • 製造和分泌賀爾蒙
  • 維持電解質與酸鹼度的平衡
  • 調整水分、血壓,維持體液平衡

我們吃的食物經由分解、新陳代謝後,有些會變成血液中的廢物,像是尿酸、尿毒、肌酸酐,這些廢物經由腎臟形成尿液排出體外。同樣的,我們吃的許多藥物,最後也是經由腎臟排出,所以有些人喜歡吃來路不明的藥物,事實上可能會造成腎臟的嚴重負擔。

 

先天性腎臟病

經由父親、母親所遺傳下來的,最常見的一種為多囊性腎病,會造成患者的腎臟長出大小不一的水泡,故又稱為「泡泡腎」。當異常的水泡長滿了腎臟,正常的腎臟就失去清除身體廢物的功能,最終累積過多廢物在體內,導致尿毒症的發生。目前許多研究顯示利用飲食、運動、血壓控制能延緩多囊腎的腎功能衰退。

 

腎絲球腎炎

可以分為慢性腎絲球腎炎以及急性腎絲球腎炎,慢性腎絲球腎炎指兩側腎臟的腎絲球,持續性發炎一、兩年以上,多數人經常沒有症狀發生,通常是在做健康檢查時,偶然發現有蛋白尿或是血尿才會注意到;急性腎臟炎多半發生在幼童及年輕人,發病原因為一種溶血性的鏈球菌,受感染後會使我們身體裡產生的某種免疫反應,再引起腎絲球傷害,引起發炎。

 

續發性腎臟病

續發於其他疾病所產生的腎臟症候群例如:糖尿病、紅斑性狼瘡等。其中最常見的為糖尿病,約有1/3的病患最終會導致尿毒症合併症。一旦當糖尿病患檢驗出蛋白尿,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,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而言,除了平時要監控血糖之外,最好能夠每半年就追蹤一次腎功能。

 

腎小管間質腎病

可較常見的原因是腎結石,若結石從腎臟掉落至輸尿管,就可能卡在泌尿道。放任結石長期堵塞泌尿道會造成腎臟積水,若未能及時就醫就可能導致腎功能不可逆的損傷,最後可能須洗腎。造成腎小管間質腎病的其他原因如腫瘤、痛風、尿道或輸尿管狹窄等。

 

血管性腎病變

如高血壓腎動脈硬化症。因血壓升高會增加腎絲球的壓力,長期下來使得小動脈硬化,造成腎臟的損傷。大約有五分之一的高血壓患者會因未控制好血壓而引發腎功能減退,因此有高血壓的患者須將血壓控制在130/80 mmHg以下,並定期回診追蹤檢查,避免演變為末期腎臟病導致洗腎。

腎臟病早期較無症狀,但通常來說請您可以將此口訣記起:「泡、水、高、貧、倦」,若有出現時,便是提醒您需要確定自己是否有腎臟病喔!

 

「泡」指的是泡泡尿,就是所謂的蛋白尿。有些腎臟病早期時,就會有小便很多泡沫及夜間多尿的現象,蛋白尿是因尿液中有過量蛋白質出現,大部份是腎臟功能出問題導致。建議大家可養成一個習慣,每天早上上完廁所後,回頭檢查自己的小便,有時會因為尿液的流速較快而會有泡沫,但這通常在10~30 秒之間就會消失,若有蛋白尿的泡沫是持續幾分鐘不會消失,所以建議若有此症狀,要到醫院做尿液檢查,就會知道自己是否有蛋白尿!

「貧」指的是貧血,腎臟可製造紅血球生成素這種荷爾蒙來維持造血功能。隨著腎功能的惡化,腎臟無法製造足夠的紅血球生成素就會引發貧血。若發現不明原因的貧血狀況,也需要檢查腎功能。

「水」就是所謂的水腫,一旦形成腎臟病,體內調節水份或鹽份的能力變差,就容易讓水分堆積在體內,造成眼瞼、下肢等處的浮腫。水腫可能是心臟、肝臟、腎臟、或營養不良所引發的症狀,若發現有水腫症狀的出現,要到醫院確定是由什麼疾病所引起。

「倦」指的是疲倦,引起疲倦的原因很多,因一旦器官功能失常,人自然就會疲倦,壓力等心理因素會讓人感到疲倦,睡眠不佳、感染、內分泌失調等生理問題也可能造成疲倦。腎臟的病患因毒素累積的關係常表現出無力感、虛弱、沒精神,所以若有不明原因疲倦時,也要考慮是否有腎臟病。

「高」就是高血壓,高血壓可能造成腎功能惡化,而腎衰竭也有可能造成次發性高血壓,若原本血壓正常,忽然高起來,也要考慮是否有腎臟病的可能,關於這點,最需要您做的就是定期監測您的血壓!

 

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口訣:胖糖老壓藥痛史(胖唐老鴨要痛死)

胖:肥胖

肥胖指的是身體質量指數(BMI)超過標準值,一般來說正常體位的BMI介於18.5~24之間、BMI介於24~27屬於過重體位、BMI大於27以上就屬於肥胖體位。而肥胖會引起許多代謝性疾病,像是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,如果沒有控制好就會進一步引起慢性腎臟病。


糖:糖尿病

當空腹血糖>126 mg/dL或是糖化血色素(HbA1c)>6.5%時就代表有糖尿病,若血糖長期處於過高的狀況,就會造成血管病變,影響到腎臟血流量及腎功能。


老:65歲以上的老人

隨著年紀的增長,人體的器官也會隨之漸漸衰老,腎臟功能也會慢慢流失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.


壓:高血壓

正常健康的情況下,血壓應該小於120/80mmHG,當血壓>120/80 mmHG就代表有高血壓的可能,建議去醫院進一步的檢查,持續的高血壓也會造成腎臟受損進而產生慢性腎臟病。


藥:長期亂吃藥的人

止痛藥有分為會傷腎的以及不傷腎的,若長期自己亂吃止痛藥,就有可能會造成腎臟受損。要吃藥一定要先經過醫師的診斷、開立處方藥才可以服用,自己隨意購買的成藥或是來路不明的黑藥丸都有可能造成腎臟受損,長期下來就可能造成慢性腎臟病的發生。


痛:痛風

當尿酸濃度上升,造成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所引起的關節炎,痛的時候連風吹過都覺得疼痛而得名。尿酸的結晶除了堆積在關節以外,也會堆積於腎臟,長期下來便會造成腎臟傷害。


史:家裡有腎臟病史

慢性腎臟病跟遺傳有關連,家裡若有人也有慢性腎臟病,自己得到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就會比較高,因此建議需要特別留意。

 

腎臟病的流行病學-盛行率、成因、認知度

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一位發生腎臟病變,20歲以上成人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逾12%1,且有超過9成(96%)的早期腎臟病患者罹病卻不自知。由於腎臟無痛覺神經分布,初期腎臟病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,病人容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,導致腎功能無法恢復。